




由吉林省百万减残工作办公室与吉林省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办,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承办的2025年吉林省脑卒中防治与百万减残工作推进会于4月11日至12日在长春举行,进一步提升吉林省脑卒中防治水平,降低居民脑卒中发病率与致残率。
2025年吉林省脑卒中防治与百万减残工作推进会在长春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们围绕脑卒中防治的最新研究进展、临床诊疗规范、适宜技术推广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经验分享。就我省脑卒中防治工作中遇到的挑战、成功经验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展开了深度研讨。国家百万减残工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杨弋对吉林省百万减残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
杨弋
杨弋表示,“这次会议我们系统地总结了过去‘百万减残’推进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与全国的医疗结构进行分享,同时把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系统的梳理,从2015年我们已经进入了全国百万减残的攻坚阶段,提出的一些目标,包括县域卒中中心的覆盖、诊疗技术的开展、提升溶栓、取栓治疗的数量和质量,我们省在这几个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心,这次会议对下一步工作将发挥很大的帮助作用。”
数据显示,目前,吉林省三级医院卒中中心有11家、二级医院卒中中心有14家,卒中中心地市覆盖率达100%。共有70家医院参与卒中急救地图建设,地图地市覆盖率达100%。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从2015年整合多学科、多部门成立了卒中中心,在卒中防治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吉林大学第一院卒中中心被国家认定吉林省首个综合示范卒中中心、国家级适宜技术培训中心。杨弋介绍,“从2015年以来,我们围绕着自身平台建设、绿色通道的开放、专家队伍的培养、临床技术的提升、临床诊疗平台的建设,包括临床科研的开展,做了一系列工作,形成了我们医院非常好的卒中诊疗能力建设,同时也形成了非常好的可供其他医院借鉴的卒中中心建设模式,成立了省卒中防治联盟,联合省内的医疗机构以联盟的方式在医疗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方面实现一体化的工作目标。2017年,我们又创建了吉林省卒中专科联盟,在未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据统计,我国卒中患病总人数超过了2800万,卒中存活者中约有80%左右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约75%丧失劳动能力,40%是严重残疾。此外,我国卒中发病也趋于年轻化,45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已经占总发病率的11%,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为进一步做好脑卒中防治工作,国家通过成立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降低了卒中发病率,构建起“政府主导、医防融合、多方联动”的脑卒中治理架构。
吉训明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吉训明说:“我们探索了主动健康的模式,能够大幅度降低卒中的发生率,能够提升早期的危险因素的筛查率。下一步,我们一方面是加强中风的识别,让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病人,让没有症状的老百姓能够得到主动的教育和筛查,提前管住嘴、迈开腿、控制体重,能够以高血压、糖尿病、血脂能够达标作为标准,而不是以有没有症状作为标准,最终让发病率降下来。”
吉训明介绍说,预防卒中的发生,应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始,“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每天运动不能低于1小时,不抽烟,要限酒,良好的睡眠时间,应该是晚上10点钟到早上6点钟之间,我们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管工作多繁忙,调节好自己的心态。30岁以上的人要主动接受高血压筛查,通过生活方式、药物调控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对于本身已经发生过心梗、脑梗的人或者长期高血压、血糖、血脂,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人要定期进行心脑血管的专科检查,发现疾病要积极治疗,防患于未然。”
记者:蔡琳
编辑:王童 责编:陈险峰
监制:王德辉、丁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