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答记者问|济宁市社科普及周活动亮点多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19:37:00    

1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大众日报记者


请介绍一下“济宁社科云讲堂”有什么特色亮点?


市社科联二级调研员
“济宁社科云讲堂”是由济宁市社科联创办的数字化社科普及平台。与传统线下社科普及模式不同,通过线上方式创新开展社科普及传播,将孔孟思想、运河历史文化等IP转化为数字内容,构建“听得懂、记得住、用得着”的社科资源矩阵,让深奥理论变成市民刷手机时触手可及的“思想便利店”。我们目前设置了“地名起源”“济宁老字号”“中医药文化”“廉洁文化”“特色饮食”等老百姓感兴趣的专题,以数字化手段推动社科普及走向大众,不断提升社科普及质效。


齐鲁晚报记者


请问今年的济宁市社科周开幕式活动有哪些特色?


市社科联二级调研员
一是主题定位精准,深植传统文化根脉。本届社科普及周以“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为总主题,首次将中医药文化传承与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深度融合。活动通过“文化浸润+实践惠民”双线并行的形式,展现中医药“治未病”理念与现代社会健康追求的有机统一。作为孔孟之乡,济宁深度挖掘“儒医”文化特质,在开幕式设计上突出“仁爱济世”“天人合一”等思想,以中医药为纽带,让古籍里的药方变成百姓家门口的服务,使传统文化真正融入现代健康生活。
二是展演创新融合,呈现中医药魅力。本届开幕式以多元艺术形式构建中医药文化传播新场景,通过快板、歌舞、小品等原创节目,将专业医学知识转化为生动艺术语言,其中有创新融合神话IP与中医智慧的小品《杏林外治三十六计》,也有快板《神奇百草佑中华》,还有歌舞《当归是柔情》,通过一个个文艺节目的表演呈现中医药的特色和魅力,实现中医药文化从“专业殿堂”到“百姓舞台”的转化,提升百姓的文化认同,生动践行“美德健康新生活”的传播理念。
三是儒医志愿服务,彰显惠民实践温度。在社科普及周开幕式现场,设置了中医义诊、道地药材展示、针灸体验、中医传统制剂(膏方、药香)制作演示等方面的内容,让百姓可以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名医的诊治并体验中医药的魅力。同时,在社科普及周结束之后,市社科联还将组织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基层,为百姓开展上门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志愿服务让社科普及更加惠民,推动社科普及工作常态化进行。


济宁日报记者


请问今年的社科普及周为什么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


市社科联二级调研员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

今年,省社科联下发了《关于举办山东省第二十二届社会科学普及周的通知》,确定今年的社科普及周以“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为总主题,济宁市积极响应号召,结合实际,确定“儒医志愿服务、让百姓生活更美好”为分主题。组织广大社科理论和中医药工作者,开展丰富多样的中医药文化传承普及活动,发挥中医药文化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影响力的重要作用。


济宁新闻网记者


请具体介绍一下市社科联是如何组织开展济宁“乡村记忆·记录村史”项目的?


市社科联二级调研员
一是提早谋划,寻找目标村庄。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各县市区推荐乡村振兴工作开展较好的村庄作为村史编撰的目标村庄。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向市社科联提供了80个村庄作为目标村庄供选择。
二是立项运作,校地协同推进。下发《关于实施济宁“乡村记忆·记录村史”项目的通知》,以课题立项的形式开展村史编撰工作,设置了项目成果转化负责人,由有关县市区相关部门、乡镇或村委工作人员担任,享受项目负责人待遇,便于基层干部更好参与村史编撰,提升其积极性和配合力度。2025年初,市社科联召开了立项评审会,经专家评审,78项村史项目被立项,并在济宁社科网和“济宁社科”微信公众号进行了公示。
三是强化指导,提升编撰质量。市社科联结合工作实际,建立联络机制,与各项目团队持续沟通对接,不断加强对各村史团队的指导,确保村史案例编撰质量。

编辑:张墨盈
审核:孙士恒、尹向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