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汪汪特工”,守护“星星的孩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7 09:36:00    

“汪汪特工”,守护“星星的孩子”

全国首批入驻特教培训机构的孤独症服务犬长沙温暖“上岗”

康复训练课上,孩子们做平衡训练,要求保持不动。糖糖坐在一旁,也保持姿势不动,像同伴一样陪着孩子们。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暘 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炎炎 傅容容

“糖糖来啦,糖糖来啦!”8月14日下午4时,一只白色拉布拉多犬出现在长沙市天心区星语林康复中心大厅,几名小男孩立刻围了过去,奶声奶气的声音里透露着兴奋。

与别的犬只不同,这只名叫“糖糖”的狗狗身披红色马甲,上面写着“孤独症服务犬”。孩子们争相上前,糖糖表现淡定,任由他们抚摸。“情绪稳定是孤独症服务犬最大的特点之一。”一旁的领犬员陈嵩说。

目前,像糖糖这样持证的“孤独症服务犬”全国只有6只,首批3只于去年进入孤独症儿童家庭。第二批的3只将全部进入特殊教育机构,服务更多“星星的孩子”。

“作为全国首批入驻特教培训机构的孤独症服务犬,糖糖来到了长沙,另一只在海口,还有一只正在等待前往特殊教育机构上岗。”海南成美慈善基金会“守望星空专项基金”负责人王昌敏说。

科学研究证明,与动物之间的互动对孤独症儿童有着积极的影响。“汪汪特工”的到来,将给孤独星球带来什么?

“上岗”两天惊喜不断

糖糖在长沙的首次亮相是8月12日,星语林康复中心校长陈榕为它举行了一场“见面会”。

“还是有些忐忑,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狗狗,家长们也会有安全上的担忧。”陈榕坦言。

在见面会的表演环节,糖糖全程配合领犬员陈嵩的指令,从简单的“握手”“投喂”,到与孤独症孩子“抛球捡球”互动,糖糖很快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一些孩子有了抚摸糖糖的渴望,愿意给它喂食,和它一起玩。

“这是非常难得的,孤独症最核心的障碍就是社交障碍,孩子们愿意与糖糖互动,这其实是非常大的进步。”陈榕欣慰糖糖的到来有了个好的开始。

8月13日,糖糖正式“上岗”,参与孤独症孩子的康复课程。陈嵩作为领犬员,此前已经过2个月的专业训练,与糖糖建立起默契的主从关系。在整个课程中,陈嵩作为专业的特教老师仍旧主导课堂,而糖糖更像是一名特别的小助教。

在一堂小组康复课上,陈嵩带着几名小男孩做动作康复训练,这堂课主要练习跳跃和平衡。在讲解了跳跃障碍物的基本要求后,陈嵩指挥糖糖做示范,糖糖轻松地跳过地面铺设的障碍,然后转身等待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下,小男孩越越首先完成了三组跳跃,糖糖站在终点摇着尾巴欢迎他。

平衡训练环节,孩子们需要头顶圆环,双手托举平衡木放置胸前保持不动,这对他们来说并不容易。此时的糖糖,也安静地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同样保持姿势不动。

“整个过程,糖糖就像一直陪伴孩子们的同伴,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示范、鼓励。孩子们看到有个小动物一直陪着我,我做什么它也做什么,心情会放松很多。”陈榕说。

星语林专门开发了有糖糖参与的课程,有一对一、小组课,也有集体课,前期更多采取家长提前约课的形式。陈榕本以为这种适应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第一天课程下来,她就收到了许多家长的反馈:

有一位家长听说“孤独症服务犬”之后,很想尝试,没想到孩子乐乐从看到糖糖就开始哭,十分抗拒。“但十分钟后,他就走向了狗狗,这是我意想不到的。”乐乐的妈妈说。

“有些孤独症孩子有刻板行为,接受不了改变。可能他看到一条小狗来到课堂,这与以往不一样了。”王昌敏分析,但糖糖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服务犬,不仅面对情绪崩溃的孩子时会保持情绪稳定,还会有“探望”“注视”等技能,当孩子眼神飘忽时,它会一直望着,一次两次三次,慢慢孩子会注意到有这样一个生命在关注自己。当糖糖感知到孤独症孩子情绪低落、沮丧或者焦虑时,它会温柔靠近,用自己毛茸茸的脑袋轻轻靠在孩子身上。

“软软的,柔柔的。”当乐乐抚摸糖糖的时候,小嘴里冒出轻轻的话语。

小女孩画眉平时吃饭特别慢,和糖糖在户外上了一堂课之后,一直念叨着要和糖糖玩。“今天中午我告诉她,快点吃饭就可以和糖糖玩了,结果她只花了15分钟就吃完了。”画眉的奶奶开心地说。

小女孩欣欣平时不怎么说话,上了一堂糖糖的课程后,晚上在家主动说“我要把糖糖带回家”。这让欣欣的妈妈激动坏了,当晚就拍了视频发给陈榕。

“第一天课程反馈,两个字——‘惊喜’。”陈榕和我们分享了许多这样的小变化,而大部分孩子接触糖糖的时间最多也就一堂课。

糖糖的这种魔力来自哪里呢?“可能对孤独症孩子来说,就是两个很独特又很单纯的灵魂相互碰撞吧。”在陈榕看来,在与孤独症服务犬的接触中,孩子们不是被要求去干什么,而是完全被这只萌萌的小可爱吸引,主动去探索。“‘我可以喂食吗?我可以再跟它玩一会儿吗?’当孤独症孩子说出这些话时,其实已经在建立与他人的联系了。”

万里挑一的升级版“特工”

相比导盲犬、搜救犬、警犬这类辅助犬,孤独症服务犬在国内的认知几乎为零。其实,该类犬在国外已经有40年左右的成功临床经验。

“中国有1300万孤独症家庭,有300万至500万14岁以下的孤独症儿童。如果辅助犬能够帮助到他们,我们何不试一试?”2021年,相关公益项目开始酝酿。

第一批毕业的3只狗狗,经过200多家犬舍的筛选以及长达两年的训练通过考核后,于2024年3月经过申请、匹配免费提供给孤独症家庭,将陪伴小朋友8年直到退休。

第二批狗狗的要求则更为严格,王昌敏称之为“升级版特工”:“因为他们肩负着进驻特教机构服务的光荣使命,这比服务一个家庭更为艰巨,但也能让更多孤独症孩子受益。”

从选种起,就是万里挑一。孤独症服务犬对狗狗性格稳定的要求十分苛刻,拉布拉多犬在智力、服从、性格等方面更符合要求。“第一批我们选择的是黑色拉布拉多,考虑到要让更多孩子接受,第二批我们选择了白色,对狗狗的稳定性要求也更强。”最终,他们从上万只幼犬中选出5只进行培养,最后只有3只通过考核“上岗”。

对狗狗的培训长达6至8个月。“一共有23个口令,其中基础口令18个,其他是针对特殊儿童设计的高级口令。”王昌敏告诉我们,每一个指令都经过了数千次的反复训练。

孤独症儿童的眼神常常是飘忽不定的,很难集中注意力。孤独症服务犬有一个专门的“注视”技能,当狗狗站到服务的孩子面前,它就会一直注视着孩子,慢慢吸引到孩子的注意。

除了上面提到过的“探望”帮助孤独症儿童稳定情绪,服务犬还有一种特别技能:锚定。这对那些经常擅自脱离看护人视线的孤独症孩子来说,显得格外重要。在孩子腰上系一根绑绳,另一头系在孤独症服务犬身上,孩子平时手上还会拿着一根牵引绳,就像是遛狗。外出时,当孩子想擅自跑开,狗狗感受到牵引绳的力量,会趴下“锚定”,这样孩子就没办法乱跑了。“有个家庭就曾反馈,孩子以前总是一声不吭地被外界吸引而跑开,服务犬多次‘锚定’之后,他会主动告知家长想去哪儿。”王昌敏告诉我们,孩子在牵引狗狗的过程中,手部动作也会不经意间得到锻炼,动手能力明显提升。这在跟踪的3组服务家庭里都得到了印证。

而糖糖的挑战,则在于要面对不同的孤独症儿童,并在短时间内与之建立联系。孤独症患者,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糖糖如何适应呢?

“前期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脱敏与抗干扰训练。”王昌敏说,比如噪声脱敏,会把它们带到嘈杂的大街反复训练。

一些孤独症患者往往无法控制情绪,甚至做出攻击行为。这对孤独症服务犬的考验更大,它们不但要压制天性不反抗,还要保持镇静舒缓服务对象的情绪。

“这也是第二批狗狗训练和考核更为严格的原因。”王昌敏说,除此之外,对领犬员的要求也很高,在为期两个月甚至更长的培训中,他们从犬只行为解读到应急处理样样精通,最终持证上岗,配合孤独症服务犬一起进入特教课堂,为孤独症儿童服务。

期待社会更多的包容和关爱

一条孤独症服务犬的培训成本16万元左右,从筛选、训练到匹配,对资金、人员都有要求。目前,孤独症服务犬“星光同行”公益项目采取的是免费捐赠给家庭和特殊教育学校/机构使用的形式,由海南成美慈善基金会的“守望星空专项基金”提供资金支持。狗狗训练毕业后,向社会开放申请名额,并经过严格的匹配程序,匹配成功后免费提供给服务对象,而狗狗后续的所有费用则由匹配家庭或者机构承担。

一只孤独症服务犬服务工作年限为8年,然后退休。进入家庭的服务犬将伴随这个家庭的孤独症孩子成长,而像糖糖这样进入特教机构或者学校的服务犬,将服务更多“星星的孩子”。

“一开始是我们家养了条金毛,它就是我们孩子成长中的同伴。”谈及申请服务犬的初衷,陈榕深知,孤独症没有特效药,只能通过持续的教育训练与行为干预进行矫正和康复。“就像星语林在坚持的音乐治疗一样,我们希望能有多元化的辅助手段,帮助到这些孤独症家庭。”

“我们希望在特殊教育机构的试点,能让孤独症儿童家庭投入更少的金钱和精力,为他们多建立一条跟世界连接的纽带,让孩子学会与外界进行沟通,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王昌敏介绍,服务犬能使孤独症儿童的情绪问题减少40%以上,社交意愿提升60%。

每一个孤独症儿童是独一无二的星辰,值得我们温柔以待。采访中,王昌敏告诉记者,社会对孤独症以及服务犬认知的匮乏,是项目遇到的最大困惑。孤独症服务犬办证难、公众场合不允许服务犬只进入等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

“不光是孤独症服务犬,许多辅助犬同样需要社会更广泛的包容和支持。”野生动植物科考工作者、动物保护协会负责人罗格“大虫老师”认为,提高辅助犬的社会包容度,一方面需要更广泛的宣传,另一方面也需要广大养犬人士能够文明养犬,消除公众对犬只的偏见。“犬只的素质其实就是养犬人的素质,犬类是人类忠诚的好朋友,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会有更加和谐的生命链接。”

(文中孩子均为化名)

来源:长沙晚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