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也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钱学森归国70周年。拳拳赤子,破壁归来。为庆祝重装亮相后的首个“七一”,钱学森图书馆历时半年倾力打造的沉浸式党课《誓言·破壁者的越洋归航》,7月1日在焕新升级后的四个展厅内,以跨代际的方式接力开讲。
7月1日,暑假首日,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的人气如同室外天气一般火热,无论是以家庭为单位分头出动的“散户”,还是由上海交大校园信步逛至钱图的外省市研学团,大朋友小朋友纷至沓来,以感悟“科学家精神”为名,打开不一般的红色主题日。在党的生日走进焕新归来的钱学森图书馆,除了可以依据更新升级后的展览动线饱览更丰富的馆藏文物,一场应景上演的“限定版”音乐党课不容错过。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伴着钱学森生前喜欢的提琴旋律,移步转场间,一个个钱老归国报国的经典场面,在老中青三代讲解员的生动演绎下跃然眼前,将时间线一下子拉回到50年前。这堂名为《誓言·破壁者的越洋归航》的沉浸式党课由钱学森图书馆支部党员、志愿者党员以及“星空少年”讲解团、“星空爱乐”青少年室内乐团学员共同演绎,精心选取钱学森“求学交大、志在救国,追逐万里铁路梦想”“勤学精进、志在兴国,立志航空矢志不渝”“留美游学、志在报国,生死穷达不易其志”“献身国防、志在强国,奋力铸就国之重器”等四次人生选择片段,创新融合语言、音乐、戏剧,通过精心编排的展厅参观动线,打破传统宣讲模式,使参与者感受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炽热的爱国情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对党的无限忠诚。钱学森图书馆《工程控制论》、行李箱、钱学森书信、钱学森全家福照片等馆藏文物复制件出现在沉浸式党课中,构建起科学家精神与当代观众的情感联结,真正实现文物有话说、文物有情感。
不同代际同台演出,当讲解“接力棒”传递到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副馆长张勇手中时,他结合馆藏文献,为观众娓娓道起了钱老入党的故事。1959年1月6日,钱学森在《党是前进的指路明灯》一文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入党的看法。他说,一个对自己有着更高的要求的人,愿为党的事业做出更大更好的贡献的人,他就会很自然地产生一种靠拢党、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愿望。钱学森朴素的文字、发自肺腑的情感,激发出现场党员对钱学森这位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共产党员优秀典范的精神共鸣。在党课的尾声和高潮,全体在场党员将在党旗见证下重温入党誓言,以铿锵有力的语言回溯报国初心。
钱学森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将党章、党规和党纪作为自身言行的准则,将遵章守纪作为日常生活。
2025年,在纪念钱学森归国七十周年的特别节点,钱学森图书馆特别推出“周三党员服务日”,组织不同岗位的党员来到一线服务公众。在服务内容方面,钱学森图书馆创新微党课开发形式,启动党支部微党课工作坊,组织党员形成微党课开发小组,共同参与微党课的备课与授课工作,通过情景再现、文物展示、互动研讨等形式,让党课既有理论深度又具感染力。即日起,钱学森图书馆将每周三下午固定作为“党员服务日”,面向社会各界开放“微党课”预约服务,接受机关、学校、企业等团体预约。
以沉浸式党课《誓言·破壁者的越洋归航》为起点,下半年,上海交通大学还将持续推进“纪念钱学森归国七十周年”系列活动,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策划以生平叙事为导向的专题展览,系统回顾钱学森回国历程及其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通过精神宣讲、“大思政课”建设、融媒体传播等,见物见人见精神,讲好钱学森故事,弘扬钱学森作为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范和人格魅力;以成果转化为主题,通过文化育人、主题出版、口述史料采集等,让文物活起来,充分发挥钱学森图书馆文化育人功能。
看看新闻记者: 戴晶磊,夏祺
编辑: 戴晶磊
通讯员: 任佳怡,曾玉竹
责编: 师玉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