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省首创“统筹执法+扫码入企”模式,光明区联合报送项目获评深圳“十大法治事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2:42: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潘文婷

4月23日,深圳市委政法委、市委依法治市办,市法学会联合举办的2024年度深圳“十大法治事件”评选活动结果正式公布,由市司法局、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光明区报送的“全省首创‘执法监督码’‘扫码入企’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成功入选。

“十大法治事件”自2013年启动,是记录深圳法治发展历程、展示深圳法治建设成果、推动法治创新的重要品牌,深圳作为全国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入选“十大法治事件”的项目在全国范围具有示范引领意义。

全省首创“统筹执法+扫码入企”模式,光明区统筹后入企频次下降65%

当深圳正加速建设法治先行示范城市时,一场果敢有力的执法革新在光明科学城应势而起。光明区以“统筹执法+扫码入企”模式打造政企双向奔赴新格局,将涉企行为从“分头行动”的协调难点转化为“组团入企”的创新支点。

2024年,深圳市司法局在全省率先推广“行政执法监督码”,在市司法局的大力指导、支持下,光明区获批全市首批“行政执法监督码”试点区。在试点过程中,光明区结合当前经济大势、企业发展现实需求,在全省率先探索“统筹执法+扫码入企”模式。首先在辖区马田街道率先试点,经过3个月试点后,逐步推广至全区。目前,全区工业企业“执法监督码”申领率、行政执法检查“扫码入企”率均实现100%,统筹后的入企频次大幅下降65%。相关经验做法获全省推广,入选光明区十件大事、深圳市法治改革创新项目。同时,得到媒体广泛报道,吸引了10余个省内外单位前来交流学习。

积极响应落实上级部署,探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光明方案”

规范涉企行为既需“雷霆手段”的刚性约束,更要“绣花功夫”的柔性服务。光明区的改革实践是迅速落实上级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部署要求的具体行动,是“刚柔并济”监管模式的生动演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正当其时,光明区积极落实上级部署要求,大力推行“统筹执法+扫码入企”模式,既是主动作为的创新实践,更是契合上级政策导向、时代需求及光明区发展需要的应有之义,极具生命力与长远价值。

光明区“统筹执法+扫码入企”模式,以“统筹联动、分时匹配、双向预约、扫码入企”为总体思路,打破了传统的工作习惯,在全省率先统筹“执法+巡查+服务”等所有入企行为,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服务到位”。

构建三级统筹联动机制。建立“区司法局总统筹-街道属地具体牵头-涉企部门全参与”的三级架构,区司法局负责统筹协调督办,区应急、消防、生态、市监、工信、科创、商务、文体、卫健、城管等涉企单位主动参与,各街道内部充分整合执法、党建、网格、企业服务等队伍,做到“条块融合、全域联动”;建立分时匹配管理体系。推行“梳理企业名录-制定入企计划-匹配入企事项-需求对接确认-组织联合入企”五步法,其中的核心是做好匹配,即以“任意组合”思维,将不同入企事项按照“时间、企业、事项、部门”四位一体原则,随机匹配形成“入企安排表”,根据安排“相约而行”“组团式”前往企业。

创新双向预约服务模式。政府提前预约企业,遵循企业需求及实际接待能力,分级分类确定入企规模与时间安排,针对有需要的企业推行统筹分时段错峰入企。企业也可以预约政府,时间企业说了算,让政策温度直达市场主体;推行扫码入企阳光举措。指导企业在前台、门岗等明显位置张贴展示专属“行政执法监督码”,谁来企业检查、查了什么都全程留痕。

该模式对企业不仅能大幅压降入企频次、提升执法监督效果、挤压灰色空间,还实现严格规范行政执法标准、流程,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

“天天打卡”变“一次搞定”,企业点赞服务新体验

“过去迎检像赶场,现在服务像点餐,企业自然愿意把根扎得更深,企业经营更安心、放心。”企业家们这么说道。“有了‘双向预约’机制,我们也可以主动约政府上门,比如我们提交了扩建厂房需求,第二天相关部门就带着政策到现场来解答,让审批时间缩短了40%,同时,还为我们新引进的人才送来子女入学、人才保障住房等惠企政策。”

下一步,光明区将对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及上级有关部署要求,深入推广“统筹执法+扫码入企”工作,全面压降入企频次,避免多头、重复扰企,做到“无事不扰、有事服务”,持续提升涉企执法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受访单位供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