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7日,记者从2025年一季度青海省外贸进出口情况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我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外贸实现规模增长,量质齐升。
据海关统计,一季度,青海省进出口总值18.8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87.8%,增速居全国首位,高出全国平均增速86.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6.5亿元,增长2.1倍;进口2.3亿元,下降50.3%;贸易顺差14.2亿元。
一季度,我省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131家,其中民营企业122家,较去年同期增加21家。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16.3亿元,增长1.8倍,占全省外贸总值的86.3%,占比较去年增加27.6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外贸进出口增长103.3个百分点,成为引领我省外贸持续向好最活跃的主体。
今年以来,我省企业不断拓展国际市场,一季度共与113个国家(地区)有贸易往来,新增刚果民主共和国、厄瓜多尔、巴拿马、爱沙尼亚、喀麦隆等11个贸易伙伴,新增贸易伙伴进出口值6628万元,全省外贸进出口市场更加多元化。
欧盟、东盟、俄罗斯为我省前三大贸易伙伴,合计进出口13.6亿元,占全省外贸总值的72.2%。同期,我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的57个国家有贸易往来,合计进出口15.8亿元,增长1.1倍,增速高于整体26.1个百分点,占全省外贸总值的84%。
此外,一季度,冷水鱼(鳟鱼类)出口1.2亿元,同比增长2.1倍,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额的75%,连续6年领跑全国;除传统出口市场俄罗斯、泰国、墨西哥外,首次出口至印度尼西亚。冷凉蔬菜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单一供港”转向“多元市场”,洋葱、蒜头、莴苣等11种冷凉蔬菜远销6个国家和地区。一季度,我省高原冷凉蔬菜出口1545.6吨,增速位列全国第三,出口量首次实现季度破千吨。今年3月,青海马铃薯实现首次批量出口至吉尔吉斯斯坦。
我省坚持将高原特色产品“走出去”与“全球优质资源”引进来相结合,为消费品市场注入强劲动能。一季度,我省消费品进口1亿元,增长54.5%。同期,我省多晶硅原料进口4563万元,增长18.7%;初级形状的塑料进口4226.8万元,增长2倍。
6个市州外贸增长强劲,海关工作服务站促外贸成效显现。一季度,全省共6个市州开展外贸业务。其中,西宁市进出口15亿元,增长80.4%;海南州进出口1.3亿元,增长1.7倍;海西州进出口1.2亿元,增长1.7倍;海东市进出口1.3亿元,增长78.4%;海北州进出口444.1万元,增长14.6倍;玉树州进出口350.7万元,增长24.5%。
去年以来,西宁海关与相关地方政府加强合作,先后在海西州茫崖市以及海南州设立了海关工作服务站,派员常驻所在地,有力促进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为我省外贸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